浏览数量:18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0-08-27 来源:本站
处暑已过,暑气将止。8月25日、26日,栖霞区“名师引领下的区级骨干教师暑期专题研修(中学专场)”活动在美丽的摄山初级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名师工作室主办,由栖霞区初中东部教育共同体三大名师工作室——张迎东名师工作室、周云名师工作室、郝四柱名师工作室共同承办。来自栖霞区各中学的九十多名骨干教师汇聚在摄园报告厅,参加为期两天的精彩的集中培训活动。
上午九时,“周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摄山初级中学周云副校长宣布活动开始。接着,“张迎东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摄山初级中学张迎东校长为大家解读了本次研修活动的方案。张校长从时间概念、纪律遵守、笔记记录、思考探究、一体化作业等方面对此次培训提出了细致而具体的要求。随后,由本次培训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窦仕龙副校长为此次培训致辞,他为大家详细讲述了此次培训活动的形成过程,语重心长地劝诫大家要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争做肯创新、有获得感的骨干教师。
最后,华电中学的靳芳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她抓住“感谢、幸福、目标”三个关键词,祝愿此次知识的聚会、经验的碰撞可以促进大家快速走向通往名师的道路。
上午9:40,工作室特邀专家是来自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孟凡军老师,孟老师从教师的三个境界开启本次讲座,主题是《课堂教学及评价的新思考》。他从课堂教学的思维视角来定位,对常见教学法的利与弊进行反思,提出优质教学的应然定位双主体,纵览课堂教学评价的嬗变与开新。孟老师高屋建瓴,从大方向、大目标、大教育观上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思考,又立足具体数据,结合一张张统计表,结合实际,提出有效可行的教学策略,对我们一线的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午13:30,特邀专家是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的王高教授,题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修炼》。王教授带领我们一一梳理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提出“学、思、行、研、著”教师专业成长的五项修炼,通过大量的图片、例证和引言,告诉我们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经离不开读书、学习、研究,王教授专业的讲述,完美地契合了培训伊始我们预设的研究课题——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点的探讨和研究。
26日上午,老师们的学习热情依旧,无人迟到。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的曹鹏主任带领大家从探讨智慧教育时代“教师与技术的关心”开始,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视觉素养视域下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创新的思考》。曹主任为我们逐一分析了电视、计算机、在线教育、平板电脑都无法取代教师;明晰了教师与技术的关系是生态系统,而不是层次结构;告知我们教师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应主动占有自己的“生态位”。
下午的讲座和研讨别开生面,由三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迎东校长、郝四柱老师、周云副校长亲自操刀,分三个会场同时进行经验分享和头脑风暴。
张校长为文科类老师带来的是一场名为《借力关键点,构筑教育梦》的饕餮盛宴,他的分享有故事、有深度、有内涵。他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将教育、文化、梦想、情怀等要素高度结合,给了与会者深刻启发。
郝四柱老师针对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展开,用自己的教科研实践向参训的理科老们师展示了研究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了思维培养对于课堂品质提升的重要意义,在专业成长方面给予老师们很大的启迪。
周云副校长为音体美及信息老师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基于网络的教研与学习》。他从我们身边很近的网络说起,以名师工作室为例,在疫情期间动员全员参与网络教研,让我们感觉到网络教研与学习的作用正在愈来愈不断增强,它对于我们教研工作方式变革、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意义深远。
随后,华电中学戴守慧副校长、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为参会老师们分享了自身的成长经验及工作中的实用技巧,鼓励青年教师坚守岗位,借力平台,助推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栖霞教育续写新的篇章。
有人说,教育确实是诗歌,但是,却未必是对仗工整、平仄合韵的好诗。当诗脚凌乱、意向朦胧的时刻,教育才往往会露出真实的面目。教师为什么要努力追求专业的成长?因为我们教师要努力把这首教育的诗写好、写漂亮。两天的培训,在名师的引领下,相信我们再起航时,定能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