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38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0-06-02 来源:本站
《孔子教做人》
孙汉洲 著 B222/3
“人”是一个简单易写的汉字,而“做人”却是一门复杂高深的学问。人生在世,如何立身处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孔子的学说,就是一门做人的学说。一部《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你如何做人做事!《论语》的字里行间,充满着让个体的人、集体的人们乃至全人类从容生存的智慧。《孔子教做人》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做人的学问,让其思想、智慧的精华滋润我们的人生。
《诗经选读》
须强 编注 I222/63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我国诗歌创作的光辉起点。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诗经》都达到了难以企及的文化高度,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乃至整个古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诵读《诗经》是继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对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诗经选读》意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本通俗易懂的经典诵读读本,提高学生经典诵读的素养。须强编著的《诗经选读(国学基本教材)》择取《诗经》中对后世影响较大、文辞优美的诗歌56首,加以注释、品评与赏析,缩短了《诗经》与现代人的距离,颇有助于读者阅读与理解。
《五味》
汪曾祺 著 I267/540
有人说汪曾祺身兼二美;美文家、美食家;他自己也说:写字、画画、做饭是“业余爱好”。《五味》此书所选就侧重谈吃这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其作者“别样才情”。读其文,如睹其人,好一个可爱的老头!这是在谈吃,又哪里是在谈吃,分明有逝去的时光在,亦有一种从容在里头。每篇文章篇幅适中,从容闲淡,朴素而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间至性至情的热爱和对旧日快乐生活情景的缅怀和深深眷恋之情。
《听季羡林谈国学智慧》
王颖 著 Z126/5
季羡林是著名的国学大家、哲学大家和文学大家,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影响举足轻重。本书立足大师,深挖经典,在旁征博引的同时,重在对文章妙趣和精义的提示及精神内涵和意旨的阐扬,文思敏捷灵动,语言生动活泼,阐述通俗明白,实为当代读者接近和学习大师经典的辅助读本。
《城南旧事》
林海音 著 I247.7/190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小说《城南旧事》中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人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
《我与地坛》
史铁生 著 I267/551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散文中饱含作者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对亲情的深情讴歌。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海底两万里》
法 儒勒·凡尔纳 著 马碧云、潘丽珍 译 I565.4/149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着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气清洁、健康。大海广阔无垠,人在这里不会孤独,因为他感觉得到周围涌动着的生命。大海是一种超自然而又神奇的生命载体,他是运动,是爱,像一位诗人所说的,是无垠的生命。可以说,地球上最先形成的是海洋,谁知道当地球消失的时候最后剩下的会不会还是海洋呢!大海就是至高无上的宁静。”凡尔纳为读者构造了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在这里,有变幻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在尼摩船长的引领下,进行海底狩猎,参观克雷斯波岛海底森林,采集印度洋的珍珠,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种种险象环生的情节显示了人类顽强不屈的优秀品质,展现了人类不懈的开拓精神。他提出了开发深海的可能性,鼓励人们去探索深邃的海底世界。
《昆虫记》
法国 法布尔 著 张菊红、马维维 译 Q96/9
《昆虫记》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巨著,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的尊敬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