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来源:本站
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扎根课堂的重要载体,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是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为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2025年4月1日下午,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召开南京市“十四五”规划课题《“生活·实践”视域下博物馆资源提升乡村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践研究》、栖霞区“十四五”规划课题《聚焦于利用生成式AI技术辅助设计与实施初中化学趣味性实验》开题论证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迎东校长、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历史研训员许星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周云副书记、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许祥书记、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刘明远副校长。
活动伊始,许祥书记致辞,许祥书记肯定了两个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现实价值,并期待将两个课题的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两位主持人从课题概念再界定、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及方法、研究的预期成果等方面对课题进行了开题。郁花、程然老师的《“生活·实践”视域下博物馆资源提升乡村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实践研究》,旨在引导乡村中学生走进博物馆,在真实场景中观察藏品、研读介绍、辨析讲解员的叙述,据此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在亲身实践中客观论述历史事件、人物与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张晋、李晓敏老师的课题《聚焦于利用生成式AI技术辅助设计与实施初中化学趣味性实验》,旨在通过AI优化实验方案,提升实验教学的趣味性与创新性,构建“AI设计—教师优化—学生实践”的三阶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推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四位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两个课题的研究价值,并提出了以下研究建议:充实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系统梳理相关研究现状与成果;明确各子课题研究重点,避免交叉重叠,确保研究内容的独立性与针对性;丰富成果形式,如发展校本课程,制作AI微视频等,应用于范围更广的教学实践,以提升课题的应用价值。
希望各课题组成员加强团队协作交流,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研,孕育出教育科研的累累硕果,让探索之路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