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摄山中学!                                                                                                                                                                                     联系电话:025-85725312

  •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大美摄园】智启新程,研思共进——我校省级“十四五”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顺利开题

浏览数量:3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4-25      来源:本站

025年4月15日,我校获批的2024年度省级"十四五"教师发展研究专项课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成功举行。课题主持人周云副书记、课题组成员李志坚主任参会,会议汇聚教育专家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陈玉乔、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徐险峰、南京市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熠、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科研部主任黄海旻、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蒋保华,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路径。

1A2D4D9A3F9E80E93DF5C86BFAD49DAA.jpg

  
    课题主持人周云副书记从选题背景与意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理论依据与创新指出、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过程方法与思路、研究预期成果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汇报。“政策驱动”“技术革新”展开,强调研究将紧扣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聚焦“技术为基、育人为本”的核心导向。构建AIGC支持下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数字化意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及伦理责任;开发“AI+教师研修”场景图谱,设计覆盖教学设计、课堂评价、跨学科协作的精准培训课程;形成教师人机协同能力动态追踪数据库,通过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维度数据验证技术赋能效果。

52E37E551F99D1644891C58600D325A0.jpg

  
   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并深入点评指导,肯定本课题价值意义的同时,也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科研部主任黄海旻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在逻辑是技术为基、育人为主。研究需辨析人工智能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聚焦数字时代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与智慧应用。实证研究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访谈等收集数据,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作用。实践目标是开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应用场景图谱,形成实施路径,实现理论与实践目标的匹配,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F40AF3BD9AEF65603502F459113DA1C.jpg


南京市江宁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宋熠建议课题研究应缩小切口,明确是助力教学还是教师专业发展。若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需挖掘其特质性问题。总结为三点:缩小研究范围,明确助力对象,针对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CE0253AB6CAAF678DF9D7F709E44E860.jpg


南京市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徐险峰指出研究核心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助力其专业化发展。重点在于应用现有技术,而非开发,如设计研修课程和重点项目帮助教师掌握AIGC应用能力。当前教育领域AI应用相对滞后,尤其在教师发展方面。研究受众为教师,通过强化教师能力,间接促进学生发展。旨在培训教师精准教研与评价,转变育人理念和方式,使其适应时代发展。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蒋保华提出课题研究需先提出理论假设,通过对比验证形成原创结论。强调该课题旨在助力教师专业发展,而非简单应用信息技术,核心是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教师的思维图式和行动模式,进而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课题研究应聚焦实证研究,确保假设与数据的对比验证。

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陈玉乔指出该课题具有时代性、特殊性和迫切性,符合当下教育导向。强调课题应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运用,而非研发,需与科技企业深入交流以明确技术如何服务教师成长。同时,要明确数字素养培养目标,如提升数字化意识、技术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及社会责任感。研究落脚点在于学习、研修与创新,需建构模型,明确工具选择标准,注重研究的易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最终目标是助力教师从教书转向育人,结合跨学科内容,实现区域化、效果化,形成可借鉴的经验。

C1C55B2CE91E93AAF624F5B9774DB2A1.jpg


    此次开题论证会凝聚多方智慧,为课题研究搭建了科学框架。未来,课题组将秉持智启新程,研思共进”的理念,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融合领域深耕细作,以实证研究回应教育变革需求,以创新实践推动教育生态升级,书写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崭新篇章。


电话:025-85725321    地址:南京市经天路1号   C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栖霞区摄山初级中学    苏ICP备16003473号 网站管理
  苏公网安备 320113023202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