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8-17 来源:本站
文:孟庆彬老师
初三年级进行晨读第二天了,班上次序良好,看到教室前方的专用桌摆放的一溜整齐的作业本,我头脑中突然冒出一幅画面:领导们微笑颔首,似乎看到希望的薇曦。再看学生干什么,以我们班为例,有的看名著,有的看课本,有的在小声说着什么(好像不是讨论),也还有一脸茫然地,但好像抄作业的的人没了。
走廊上看到巡视的杨老师频现的身影,物理老师也到了,他总是来得很早,其实他才是先行者:早早到教室,杜绝抄作业现象。早就有感激的想法,借今天表示谢意——“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当然,这军功章只是应为班级还不乱,没什么特使功劳可言。
中午定坐心有所想,若能长此以往,大概会有铁杵磨成针的结果,只是想,这条铁杵磨成针的成本,大概是很少有人愿付地,我想讲的是更应在漂亮的面子里,能抽出的是让你心甘情愿的花大价钱的里子。于是,不得不急切的想到印校长的专利名词——“实效”的问题。我们的学生在不没有老师零距离的时候,能放多大的心?在自我管理下,他能做多少事?做多大的事?多年培养起来,难舍难分的抄作业的“兴趣”,就此与之绝情?平静的水面下,学生还会泛起怎样的涟漪,搅动怎样的波澜?一段时间过后,学生还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管理的办法及时跟进了吗?否则,有一天,碰到印校长,我大概会说一声不好意思,您的“实效”让驽钝的我写成了“失效”。